在这华灯庆元宵,阖家团圆时,仍有一批苏交科奋斗者坚守在海外项目,为国内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,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建设贡献力量。集团交通科学研究院道路工程研究所的胡敏杰便是其中一员,她选择留守在哈萨克斯坦TKU公路改造工程现场,与亲人万里相隔。
哈萨克斯坦TKU公路改造工程是哈萨克斯坦“光明之路”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“一路一带”倡议高度契合,是中哈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工程。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,横跨阿拉木图州与东哈萨克斯坦州,全长763.445km。集团承担中心试验室组建运营、设计管理及咨询服务工作。
去年2月初,胡敏杰早早离家,赶在飞往哈萨克斯坦的航班停航前,几经辗转抵达乌沙拉尔营地。3月13日,哈萨克斯坦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病毒感染病例,不久政府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。然而当地群众对此并不重视,不遵守防疫规定,直接导致疫情快速扩散,确诊人数不断上升。
面对如此情况,即便胡敏杰心生害怕,也不敢与家人多言,只是告诉他们一切都好,不要担心。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,生活一切从简,外出工作需要请示,也不接待访客;每天专人消杀,所有人戴口罩进出,日常交往都需保持社交距离;防疫物资充足,还有大使馆给每位中国人发放的防疫物资爱心包;聘用当地员工都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在营区独立房间隔离14天无异常情况后,才能开展工作。
疫情对他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影响,营地的食物供应有所减少,三餐制改为两餐制。为了改善伙食,他们在池塘养鲫鱼,每当营区有人过生日,就烤几条加餐,剩余的在冬天池塘结冰前全部放生;在营区搭棚种植十余种蔬菜水果,去年10月迎来第一次大丰收。种出的西瓜水分充足、甘甜可口,西红柿软糯,还有长不大的小黄瓜,只有辣椒种不出辣味,这时的胡敏杰特别想家。
理发也成为这些人的难题。一位试验室工程师因为在家给宝宝理过发,便主动利用闲暇时间为同事理发,成为营区当之无愧的“造型师”。女同事们则任由头发自由生长,不少人从利落短发长成了飘飘长发。
在有菜有肉的营区里,为提高免疫力,他们积极锻炼身体,有的散步,有的打篮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。胡敏杰去年5月开始坚持跑步,从最初的1公里变成现在的6公里,到现在已经累计跑了120公里,走了200公里,身体越来越健康。
哈国秋天降温快,9月就不再适合跑步,有同事提出想学太极拳,胡敏杰当仁不让成为老师。9月1日,“开学了”,同学们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在异国他乡获得心灵与精神慰藉。今年1月,胡敏杰为学生们精心策划一场“太极拳期末考试暨颁奖典礼”,其他营地及国内同事也在线上积极参与。“我想很多年后我们都会怀念这段时光。”胡敏杰如是说。
刚刚过去的春节是胡敏杰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,春节前,她买了很多年货寄回家,父母说“我们什么都不缺,就缺个人”,她在营地悄悄伤心很久,但也深知项目需要自己,她要留在哈萨克斯坦继续发光发热。
在苏交科,类似胡敏杰的逆行者和坚守者还有很多,国际疫情日愈严峻、海外华人纷纷回国的背景下,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迎难而上、坚守一线,为保证海外项目顺利推进拼搏奋斗,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苏交科力量,努力让世界更美好。